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常殊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中國與世界經濟》編輯部)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提煉展示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加快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睂τ趯W術期刊而言,應在選稿、用稿和國際交流中自覺推動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認識和認同,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和影響力。
搭建真實、立體、全面展示中國面貌的學術平臺
學術期刊作為發表全球學者學術成果的公共平臺,應依托高質量論文,向全球讀者,包括學界、政界、媒體和社會公眾提供準確、細致、多維度的關于中國問題的見解和洞察。高質量的學術論文往往遵循嚴格的研究方法和標準,伴隨嚴格的同行評議程序,從而保障其結論的嚴謹、科學和系統性。這有助于高質量、嚴謹地闡釋中國的經濟現象、政策影響和對應的解決方案,提高對中國問題解讀的透明度和可信度,通過充足討論促進共識的達成。
學術期刊可以幫助塑造中國相關問題的學術和公共話語。學術期刊作為學術成果的發表和傳播平臺,通過選題作者與編輯的互動、同行評議中審稿人與作者的互動、國際會議中領域內專家的互動,對于建立學術和公共話語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期刊通過發表有關中國經濟發展和中國經濟政策方面的高質量研究,不但可以向國際社會展示中國的經濟成就和實力,還可以推廣中國成功的發展經驗,在重要經濟問題上發表中國聲音和中國見解。另外,發表成果的作者、編輯、審稿人的多元性和多樣化能夠推動國際社會對中國問題的理性和客觀討論,促進關于學術和公共話語的達成。
探索讀者樂于接受、易于接受的傳播方式,消除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誤解
隨著中國經濟全面融入世界,不可避免地要面對一些爭議和誤解。學術期刊可以通過發表方法科學、數據可靠、觀點嚴謹的論文來解釋中國的經濟現象,直面中國經濟發展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還原真實的國際合作效果與影響,消除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誤解。
一方面,選擇國際社會關心的話題。中國的經濟增長與經濟政策已成為影響世界經濟的重要變量;中國經濟發展歷程中的成功經驗也可供其他國家借鑒和參考;中國還與國際社會一起面臨許多共同的挑戰,如人口老齡化、結構轉型和環境問題等;“中國式現代化”“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概念的內涵也是國際社會關心的話題。這其中涉及的有關事實、爭議點、關注點、沖突點及合作模式的探索都是國際讀者感興趣的內容。期刊可以選擇直面這些問題的高水平文章,不但有利于吸引國際讀者、澄清誤解,還可以推動政策在其他國家地區的復制和推廣,對于促進國際經濟合作和樹立中國良好的國際形象均有積極意義。
另一方面,鼓勵國際合作,促進對話,為重要選題提供多樣化視角的討論。期刊可以通過組織國際學術會議、??确绞焦膭顕H合作,促進國際間在經濟問題上的交流與合作,從而增進理解。針對有爭議的經濟問題,期刊應提供開放、平等和以尊重為基礎的對話平臺,用對話厘清爭議點,用充分論證尋找可能的解決方案。針對重要的國際問題,期刊應致力于發表不同國家、地區,基于不同視角和維度的文章,為問題的討論提供多樣視角,促進對問題的多元化理解,減少誤會,幫助形成共贏的決策。以“一帶一路”倡議對沿線國家經濟影響的研究為例,不同國家作者從不同視角的分析使“一帶一路”倡議的正面經濟效果更具有說服力。
從多維度提高學術期刊的國際影響力
提高期刊國際影響力的核心在于出版高質量的研究成果。論文質量是期刊聲譽、領域影響力的根本保障。遵守嚴格的同行評議程序,審稿流程透明化可以保證文章篩選機制的公平,保證好文章能夠脫穎而出。廣泛優質的作者是期刊優質論文的來源,期刊應創造多種渠道建立廣泛的作者網絡,與全球各地的學者和研究機構建立聯系,跟蹤領域內學者的研究,根據選題需求主動邀請合適作者發表文章。組織和參與國際學術會議是期刊追蹤學術前沿,提升學術敏銳性和學術審美的重要渠道。會議還能夠集結來自不同國家的專家,交換思想和知識,為廣泛的國際合作提供平臺。有效借助社交媒體也是期刊提高國際影響力的重要途經。社交媒體可以通過提供討論和反饋文章的平臺,促進期刊和讀者之間的互動,幫助期刊樹立良好的聲譽,提高在學術界的價值認同。社交媒體還可以幫助期刊更有效地傳播其內容,觸及新的讀者群,提高研究的影響力。另外,社交媒體可以為作者提供一個推廣自己作品的平臺,提高對他們研究的曝光度,間接幫助期刊提高其影響力。
提高學術期刊責任編輯的水平對于提高期刊的影響力至關重要。第一,責任編輯要保證審核和評價過程的公正性和一致性;第二,責任編輯要不斷學習和提高專業知識,不但要具有評估投稿質量的能力,還需了解和使用最新的技術工具,例如電子審核系統和編輯軟件,以提高工作效率;第三,責任編輯要和學術界保持聯系,通過參加學術會議和研討會,了解學術動態和最新研究成果;第四,責任編輯要了解出版行業的發展趨勢,要通過和國內國際出版商的密切交流與合作,保持對出版業新趨勢的洞察力和敏感性,以保持期刊的競爭力;第五,責任編輯要提高溝通和協調能力,與作者、評審人和出版商進行有效溝通和協調。
構建全球化的編輯、作者和審稿人隊伍
期刊編委會、出版商、作者的全球性可以擴展期刊的全球視野,帶來研究問題的多樣化與多元化,從而有效提高期刊的國際影響力。
首先,全球性編輯委員會對期刊至關重要,尋找領域內聲譽好的專家擔任編委可以給期刊帶來多樣化的觀點、經驗和專業知識。編委會本身的學術影響力,及編委會成員在專業領域內宣傳期刊可以吸引到相關領域作者的投稿。編委會成員的相互合作,與編輯部共享他們的專業知識,可以幫助期刊保持高標準。對于經濟類學術期刊來說,全球性編輯委員會特別重要,因為經濟學是一個受地域和文化差異影響很大的領域。來自不同地區的編輯可以提供有關當地經濟狀況和趨勢的寶貴見解,幫助期刊更好地反映全球經濟社區的多樣性觀點和經驗。
其次,國內編輯部與國際出版商的密切合作也是提高期刊國際影響力的重要路徑。國際出版商擁有全球出版的寶貴經驗,其積累的寶貴用戶和讀者資源可以幫助期刊在全球范圍內獲得潛在作者和讀者的關注,建立期刊與潛在作者更密切的鏈接。另外,國際出版商在宣傳和市場上的專業能力也可以從多渠道提高期刊文章的可見度,在全球范圍內擴大期刊作者和讀者的覆蓋范圍。
最后,全球作者和審稿人團隊對學術期刊非常重要,這種多樣性可以增強期刊內容的時效性、所涵蓋主題的興趣程度以及代表的不同觀點和聲音的多樣性,使其對更廣泛的讀者有吸引力。擁有全球作者還可以增加期刊的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作者自己在領域內對期刊的宣傳能幫助吸引更廣泛的稿源。此外,擁有全球作者也可以幫助期刊保持最新的發展動態和趨勢,因為來自不同地區的作者可能擁有獨特的信息和見解,這可以幫助期刊保持在該領域的最前沿,并保持其高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