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作者:周家彬(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黨建學院)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現代化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奮斗目標,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重大成果。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展現出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
立足中國國情開辟現代化新路
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面對“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前赴后繼對現代化問題展開探索?!顿Y政新篇》是我國近代以來第一個比較完整的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但未能付諸實施。之后,資產階級革命派則發動辛亥革命,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極大地推動了制度層面的現代化探索,但沒能找到現代化的正確道路,沒有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
探索中國現代化道路的重任,就這樣歷史地落在了中國共產黨的身上。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歷史舞臺。以五四運動為標志,中國的現代化探索從器物層面、制度層面深入到思想文化層面,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在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誕生了,中國的現代化探索由此開啟了新的紀元。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開始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初步探索,經過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政治獨立和社會整合,完成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歷史重任,為實現現代化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在此基礎上,我國確立起建設“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強國”的戰略目標,明確“兩步走”(即第一步,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的戰略規劃,制定和完整實施了第一個到第四個“五年計劃”,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取得了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開辟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物質基礎,提供了寶貴經驗和理論準備。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帶領人民校準了現代化建設的正確航向,實現了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在此基礎上,鄧小平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這一重要概念,我國逐步闡明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目標,制定和不斷完善“三步走”戰略規劃,形成“五位一體”的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實施第五個“五年計劃”到第十一個“五年規劃”,采取包括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等在內的一系列重要舉措。我們由此成功開辟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
新時代,黨帶領人民在已有基礎上繼續前進,創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概括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初步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明確總的目標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闡明分兩步走在21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規劃,提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施第十二個到第十四個“五年規劃”,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等在內的一系列重大戰略舉措,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
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數千年來,中華民族走著一條不同于其他國家和民族的文明發展道路。中華民族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是我國的獨特優勢,更是中國式現代化植根的文化沃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了自強不息的精神力量。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正是秉持著“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堅韌品格,我們才能不斷在絕境中堅持,在逆境中奮起,在困境中壯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沉淀了治國理政的經驗智慧,如“六合同風,九州共貫”的大一統傳統,“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的發展理念,“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政治理想,“君子以厚德載物”的道德追求,“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人觀念,以及“協和萬邦”的外交之道。這些道德品質、經驗智慧和思想方法具有超越時空的價值,是中國式現代化深厚的文化底蘊。
自強不息的傳統賦予中國式現代化獨立自主、自信自強的精神品格,大一統的傳統賦予中國式現代化強調集中領導和廣泛參與相統一的獨特優勢;注重倉廩實、衣食足的發展理念賦予中國式現代化務實有效、充滿活力的突出特點;天下為公的政治理想賦予中國式現代化注重平等參與、廣泛協商的鮮明特色;厚德載物的道德追求賦予中國式現代化深厚的文化自信、遠大的道德理想和獨到的價值內核;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以人為本、注重公平的重要品質;道法自然的天人觀念賦予中國式現代化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內在特性;親仁善鄰的外交之道賦予中國式現代化合作共贏、命運與共的廣闊胸懷,格物究理的思想方法賦予中國式現代化別具一格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中國式現代化是中華文明面對現代化問題給出的中國答案,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中國式現代化以“兩個結合”推動中華文化不斷發展。如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中國共產主義者“必須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完全地恰當地統一起來,就是說,和民族的特點相結合,經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處,決不能主觀地公式地應用它”。這里的“具體實踐”,既包括中國的國情、革命的形勢,也包括中國特有的民族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長期以來,黨帶領人民在探索現代化問題的過程中堅持“兩個結合”,充分吸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結合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跨越時空、富有永恒魅力的真知灼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形成現代化問題的中國答案,傳承發展了中華文明。
體現科學社會主義先進本質
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中國式現代化堅持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基本結論,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根本方向,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堅持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扎實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持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靈魂,深入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堅持無產階級專政是無產階級斗爭和無產階級事業的必由之路,突出黨的全面領導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鞏固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合乎規律地改造和利用自然,確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等??茖W社會主義基本原則是世界社會主義發展普遍規律的集中體現,是黨領導人民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遵循。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
中國式現代化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探索。作為全新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模式,中國式現代化蘊含了中國共產黨關于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許多原創性貢獻。例如,在本質要求上,將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上升到社會主義最本質特征和社會主義制度最大優勢的高度加以認識,明確無產階級政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政治保證;在目標任務上,始終堅守初心使命,堅持立足本國國情和發展階段,實現最高綱領和基本綱領、遠大理想和基本路線的高度統一;在戰略安排上,既立意高遠又立足當下,注重長期謀劃、中期規劃和短期目標的組合搭配、協調統一,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和完善戰略安排;在發展理念上,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科學回答了關于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等問題;在建設路徑上,創造性提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突出建設的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在重要保障上,提出統籌發展和安全,闡明安邦定國、長治久安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撐作用。上述探索極大地豐富了社會主義建設規律,推動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發展,為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開展自身建設提供了重要參照。
展現現代化新圖景
探索現代化的國家有先發國家和后發國家之分、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之分、實現現代化國家和尚未實現現代化國家之分,但都要遵循現代化建設的一般規律。例如,現代化的必然性規律,即根據世界歷史和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每個國家或早或晚、或主動或被動都將邁入現代化進程。又如,現代化建設具有綜合性的規律,即一個國家的現代化建設不是某一方面的單一現代化,而是涉及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等多個方面的綜合性現代化。其中,生產力是推動現代化進程的根本力量和衡量現代化程度的重要標準,經濟現代化是整個現代化進程的物質基礎。
中國式現代化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已經實現現代化的國家多數是西方國家,這讓很多人產生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誤解。西方國家的現代化曾在歷史上對人類社會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以資本為中心的現代化模式,產生了貧富兩極分化、精神世界空虛、社會撕裂對立、生態環境破壞、對外掠奪擴張等一系列嚴重的問題。這些問題是資本邏輯的必然產物,是西方現代化模式自身難以克服的深層次矛盾。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辟和拓展,打破西方模式一統天下的局面。中國式現代化堅持共同富裕的發展目標,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超越了西方現代化的兩極分化、社會對立;堅持人的全面發展,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超越了西方現代化的物欲膨脹、精神空虛;堅持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超越了西方現代化的重發展輕保護、先污染后治理;堅持全人類命運與共,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超越了西方現代化的血腥擴張、激烈對抗。
中國式現代化推動了世界現代化的理論創新。在立場方面,中國式現代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強調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向世界展現了以人為本的現代化新邏輯。在基本理念方面,中國式現代化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扎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圍繞人的內在與外在、人與他人、人與自然等關系,形成了獨特世界觀、價值觀、歷史觀、文明觀、民主觀、生態觀,推動了世界現代化的理念創新。在主要內容方面,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現代化,是實現自身發展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相統一的現代化,塑造了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在路徑方法方面,中國式現代化注重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相統一、戰略與策略相統一、守正與創新相統一、效率與公平相統一、活力與秩序相統一、自立自強與對外開放相統一,走出了不同于西方“串聯式”順序發展的“并聯式”疊加發展新路,實現了世界現代化的方法論創新。在精神狀態方面,中國式現代化始終堅持獨立自主、發揚斗爭精神,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壓,知難而進、迎難而上,充分彰顯了精神力量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深刻揭示了現代化既是物質的進步,更是精神的主動。中國式現代化為廣大發展中國家獨立自主邁向現代化樹立了典范,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
?。ū疚南祰疑缈苹鹎嗄觏椖俊爸袊伯a黨對中國革命與世界革命關系的探索歷程研究”(22CDJ013)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