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ody id="3dxu9"></tbody>

<em id="3dxu9"></em>

      <em id="3dxu9"><acronym id="3dxu9"></acronym></em>

      <th id="3dxu9"><pre id="3dxu9"></pre></th>

    1.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請使用瀏覽器分享功能進行分享

      正在閱讀:關乎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地球之肺”
      首頁> 輪播圖 > 正文

      關乎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地球之肺”

      來源:人民日報2023-03-27 09:43

        作者:朱建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碳匯研究院、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自然保護研究所研究員)

        森林被譽為“地球之肺”,是陸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全球意義的寶貴資源。森林調節著自然界的空氣和水循環,具有固碳釋氧、涵養水源、防風固沙、調節氣候、保護生物多樣性等多重功能,同時也在保護人類健康、改善人居環境、提供資源和棲息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人類社會受益于森林,并高度依賴于森林。以一組數據來闡釋:全球約41.7億人居住在距森林5公里范圍內,約35億至57.6億人將非木材林產品用于自用或維持生計,2020年世界原木生產量達到39.1億立方米,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以上依賴于森林等生態系統服務……然而,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不少是以森林破壞為代價的。1990年至2020年全球共有4.2億公頃森林因砍伐而消失,2000年至2020年全球約4700萬公頃原始森林消失,毀林速度之快,即使通過植樹造林和天然林擴張也暫時無法完全補償。

        人類如何對待森林資源,影響著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對實現可持續經濟發展至關重要。遏制毀林是減緩氣候變化最具成本效益的行動之一。在全球范圍內,面臨毀林或退化風險的森林生態系統至少含有2600億噸不可回收或難以回收的碳。相關預測表明,通過遏制毀林,全球可以在2020年至2050年間每年減少約36億噸二氧化碳當量的碳排放,這相當于實現《巴黎協定》將全球變暖幅度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目標所需額外減排量的14%,同時能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保持水土、增強人類和生態系統的適應能力與抵抗力等。

        推動植樹造林與農業發展相結合,能夠有效恢復退化土地、提高農業生產力。研究表明,通過造林和再造林恢復退化土地,可在2020年至2050年間以成本有效的方式每年從大氣中減少9億至15億噸的二氧化碳。一項對42個非洲國家的評估表明,土地恢復與養護對農業生產力的好處是不采取行動損耗成本的3至26倍。撒哈拉和薩赫勒地區400萬公頃退化土地的恢復創造了30余萬個就業機會,植被恢復提供巨大的環境和經濟惠益。

        此外,可持續森林管理和構建綠色價值鏈兩手抓,有助于支持綠色復蘇和向碳中和經濟轉型??沙掷m利用森林將使2060年全球自然資源的消耗量較2017年增長一倍以上,有助于滿足未來的生物質材料需求,為可持續經濟提供支持。增加木材供應、以木制品替代建筑材料、延長木制品使用壽命、提高木材使用效率、實現廢棄木產品最大回收潛力等,有助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創造綠色就業機會、擴大創新綠色價值鏈。

        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隨著中國政府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天然林保護政策、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項目、將林業碳匯納入全國碳市場等一系列重大政策和戰略措施,中國在森林治理和保護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森林面積、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保持持續增長。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更加注重科學國土綠化,從追求數量為主到質量與數量并重,森林覆蓋率由21.63%提高至24.02%,人工林面積繼續穩居世界第一,對遏制全球森林面積下降和減緩全球變暖發揮了重要作用。

        秉持可持續發展觀,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森林治理,中國方案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全球范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中國提出2030年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還通過開展中歐環境與氣候高層對話,加入《關于森林和土地利用的格拉斯哥領導人宣言》等,積極支持減少全球毀林。在林業國際合作方面,中國建立并發展“中國—東盟林業合作論壇”等區域合作機制,發起成立國際竹藤組織、亞太森林恢復與可持續管理組織,已成為推動全球和區域生態治理的重要成員。中國將更加開放和自信,不斷豐富林業國際合作內容,持續推動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 責編:王曉秋 ]
      閱讀剩余全文(

      相關閱讀

      您此時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聞表情排行 /
      • 開心
         
        0
      • 難過
         
        0
      • 點贊
         
        0
      • 飄過
         
        0

      視覺焦點

      • 第十九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開幕

      • 日行三萬步的高鐵“補水人”

      獨家策劃

      推薦閱讀
      臨近七一,位于山東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的青島中德生態園小學開展"童心向黨"系列主題活動,通過參觀紅色教育基地等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小學生們親身感受時代的偉大變遷。
      2023-06-28 10:34
      2023年6月26日,重慶市梁平區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綠樹碧水與藍天、白云、城市、田園相融成景,如同一幅美麗的生態畫卷。
      2023-06-27 10:21
      2023年6月25日,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的白云山水庫,因水生態環境改善,形成了天藍、岸綠、水清、景美的生態環境。
      2023-06-26 11:07
      2023年6月23日,游人在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西洛街道千畝荷塘休閑賞花。
      2023-06-24 09:41
      2023年6月22日,在新疆博湖縣博斯騰湖大河口景區,精彩的"水上飛人"表演吸引各地游客駐足觀看。精彩的表演給各地游客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心跳體驗。
      2023-06-23 10:06
      連江縣全面推進海洋牧場健康發展,促進海洋漁業轉型升級,大力推行科技興海,以養興漁,有力助推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3-06-22 08:52
      在端午佳節即將來臨之際,新疆伊犁邊境管理支隊三道河邊境派出所民警來到了轄區少數民族群眾家中開展"粽葉飄香迎端午民族團結一家親"警民共慶端午活動,共同體驗民俗傳統文化,喜迎端午佳節。
      2023-06-20 10:49
      2023第十七屆中國·青海國際搶渡黃河極限挑戰賽(貴德站)開幕式在青海省海南州貴德縣舉辦。
      2023-06-19 20:21
      2023年6月13日,江西省贛州市,位于東江源區的定南縣水清、河暢、岸綠、景美。
      2023-06-14 11:11
      2023年6月12日,江西省撫州市廣昌縣頭陂鎮,一塊塊色彩分明的農田成為自然"調色板"。
      2023-06-13 10:10
      2023年6月8日,夕陽余暉灑滿安徽馬鞍山的雨山湖,皮劃艇隊員正在湖面上刻苦訓練
      2023-06-09 10:01
      2023年6月8日,筆者走進貴州省銅仁市萬仁新能源汽車廠,據徐大涌副總經理介紹:萬仁汽車項目作為萬山產業轉型升級的“龍頭”企業,自2016年落地以來,不斷創新工藝,加大科技投入,有力推動了萬山工業產業向新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為主導的新型產業轉變。
      2023-06-08 16:50
      在北京密云古北口司馬臺長城附近,建有一處江南水鄉風格的度假區,名為古北水鎮。
      2023-06-05 10:46
      2023年5月31日,全球首部洞窟式沉浸體驗劇《樂動敦煌》在敦煌演出。
      2023-06-01 10:05
      2023年5月31日,中國圖片大賽典藏館和國史影像基地落成暨中國圖片大賽房山賽區頒獎儀式在北京市房山區國史影像基地舉行。
      2023-05-31 15:48
      5月29日,2023年浙江省男子籃球超級聯賽在臺州市仙居職教中心體育館舉行,來自全省各地的15支籃球隊在比賽中激烈角逐。
      2023-05-30 10:26
      2023年5月26日,山東莒縣招賢鎮武家曲坊村幸福食堂外,老人們正在排隊用餐。
      2023-05-28 21:45
      2023年5月25日,山東省日照市莒縣銀齡工作室洛河鎮驛站,志愿者們在輔導孩子們研習傘畫。
      2023-05-26 16:36
      2023年5月24日,西藏林芝市波密縣松宗鎮龍亞村,綠色的青稞、特色藏族民居、周邊茂密的樹木、遠處的雪山相映成趣
      2023-05-26 10:02
      2023年4月29日,湖北省襄陽市魚梁洲中央生態公園一期漢水文化珠鏈區正式開園。
      2023-05-25 10:56
      加載更多